农民日报:一个粮食专业合作社的进阶之道 上海齐茂粮食专业合作社成长观察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4-05-01浏览次数:142

来源:农民日报 2024年5月1日

标题:一个粮食专业合作社的进阶之道 上海齐茂粮食专业合作社成长观察

记者:胡立刚


一个自营规模不到5000亩的粮食专业合作社,继去年售出1.5万吨崇明大米后,明确提出新目标,即三到五年内实现崇明大米销售超过3万吨,这在生态岛崇明的农业产业史上,是浓重一笔。这个合作社,就是一心一意在崇明经营崇明大米近二十年的上海齐茂粮食专业合作社。

能种出优质崇明大米、规模超过5000亩的合作社不少,年销售超过5000吨的合作社,凤毛麟角。上海齐茂粮食专业合作社走出了怎样的进阶之道?近日,记者走进齐茂合作社,寻找答案。

建链强链是粮食专业合作社的里子

上海地产优质大米“身处闹市少人识”的尴尬,短时间难以消解。隔了一条长江的崇明大米,绿色认证率超过90%,香软糯的品质一点也不输上海市场各类品牌大米,因为得不到品牌的有效加持,好品质难卖出好价钱,这是崇明区粮食专业合作社经营者们的共识。对此,上海齐茂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永久有话说。

“合作社规模化机械化看似解决了种植端的效率问题,如果没有产业链,解决不了经营效益问题,合作社只有不断强化产业链,才能获得确定的效益,走上产出、积累、投资、再产出、再积累、再投资的良性发展道路。”宋永久说。

暮春时节齐茂合作社蓝天白云与绿色基地映衬下的稻米加工厂。

记者通过宋永久了解到,自建产业链,不断强化产业链,是齐茂合作社自2007年以来始终坚持的成长道路。

2007年,应港沿镇惠军村的邀请,在水稻种植领域摸爬滚打了10多年的宋永久成为齐茂合作社的掌门人,经营村里的1000亩水稻。当年,宋永久借了100多万元建起晒谷场、仓库和简易的办公室。2010年率崇明区粮食专业合作社之先,投资大米加工厂,自营规模也因此稳步扩大。2017年销售大米超过1000吨之后,合作社再次大手笔投资机器、设施,包括日加工能力达200吨的稻米加工生产线。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了18年,齐茂合作社的产业链覆盖面积由初期的1000亩扩大到如今的4万多亩。

建链强链期间,齐茂合作社虽然经历了主要成员的先后退出,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却与日俱增,规模效应不断呈现,合作社的影响力、竞争力因此一升再升,宋永久的发展理念得到践行。

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员会的决策者管理者大多见证了齐茂合作社成长、壮大过程,把该合作社发展的理念总结为推动崇明稻米产业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型的共性理念,并形成了如下共识:从事都市稻米产业,优势和劣势一样明显,能一步一个脚印落实产业链强化产业链,才是有里子,政府帮扶看重的是里子不是面子。

创牌强牌是粮食专业合作社的底气

从2010年建起小小的大米加工厂,年销售从0的突破到售出1000吨,齐茂合作社努力了7年。从年销售1000吨到1.5万吨,差不多也是7年。从农业品牌建设的角度看,同为7年,前者是创品牌阶段,后七年,是品牌成长提升的过程。两个阶段共14年,齐茂合作社在创品牌、强品牌中收获了什么样的经验和觉悟?

“销售量大幅度提升,是品牌建设恰如其分的效应,这得益于合作社早早认识到合作社品牌、大米产品品牌不是全部,还需要区域公用品牌的反哺,因此,我们把共建区域公用品牌和深化企业品牌建设两条腿走路贯彻到实践中了。”宋永久意味深长地回忆着。

2019年,“崇明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当年,齐茂合作社获得“崇明大米”地理标志授权。在齐茂粮食合作社联合党支部书记宋家坤看来,这是齐茂合作社积极参与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并第一时间获得反哺的结果。

中国农业品牌化进程中,上海地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存在比较明确的路径,即政府引导,区域内大米企业品牌和大米产品品牌合力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激荡出“母以子荣”、“子以母贵”式的助力、反哺格局,这样的路径,在齐茂合作社助力崇明大米品牌建设过程中也相当清晰。2010年,齐茂合作社建成大米加工厂,成功注册了“天麗久香”大米品牌。2014年,又注册了“齐茂”合作社品牌。虽然没有办法量化“天麗久香”和“齐茂”品牌助力“崇明大米”品牌建设的贡献,但是,通过崇明大米业界人士的口碑,2022年宋永久荣任崇明大米产业协会首任会长,并推动崇明米业集团的组建发展,由此等等可以判断出,齐茂合作社在崇明稻米品牌建设过程中的贡献和影响力是相当突出的。

齐茂合作社崇明大米包装车间一隅。

春耕备耕时节,记者走进齐茂合作社,了解齐茂合作社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在大米加工厂包装车间,只见两条生产线都在运转,一包包真空包装大米从生产线传送带上送达指定位置,由机器人抓取并堆放好。简易的产品堆放空间堆满了多种包装的大米,除了齐茂大米,还有崇明大米、清美大米、融雪大米、米老板大米。

记者通过宋家坤了解到,这些年,合作社一手抓自有品牌营销,另一手抓贴牌销售。去年,合作社自有品牌经营额超过了20%。

“贴牌销售当然不是理想的经营模式,但是现实的选择,能多销崇明大米,能多为种植户增加收入,为什么不做?”宋家坤说,“接下来,我们将强化企业品牌。”

记者持续多年关注上海地产大米品牌建设,成功及不足的经验教训不难总结,在崇明区党委、政府还没能从品牌建设资金、组织等方面入手主导崇明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之前,齐茂合作社在品牌营销中两手抓两手硬的实践,以及合作社对未来品牌建设重点的把握,是理性的,也是可行的。

共享共富是粮食专业合作社的品格

大米品牌不同于经济作物品牌,很难通过口感、营养、文脉等方面的差异化创建,培育挖掘组织属性,进而和消费者形成信任,是确立大米品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内容。过去18年,齐茂合作社没有走弯路,始终围绕创新、务实、共享等组织属性,一步步积累品牌声誉和信任,并通过市场化行为做出表达。

上海师范大学董彦君教授团队主要从事功能性水稻育种,长江隧桥还没有开通前,就和齐茂合作社开展了新品种培育方面的合作,也就是说,齐茂合作社从经营之初就实践着依靠科技创新的理念。

“我们在大米品牌建设中依靠发扬组织属性取得了知名度影响力,要成为强势品牌,还是得依靠科技创新,依赖独特品种培育,近两年,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宋永久告诉记者。

培育出符合崇明生态环境的品种,从而奠定崇明大米的品质差异化,是崇明上上下下的共同追求,齐茂合作社通过跟上海市稻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所长曹黎明团队合作培育特色稻米品种,起到了公认的引领示范作用。

记者发现,齐茂合作社在创新过程中收获稳健发展的同时,以独有的方式阐述“务实”,即,合作社务实发展,合作社为务实的人提供发展平台。

和董彦君教授的合作,齐茂合作社的付出远远超过收获,这并没有影响双方的亲密关系。只要董教授有想法,齐茂合作社就大开方便之门,不仅为育种提供田块设施,还帮助落实田间作业和管理,开支并不少。对此,宋永久不但没有怨言,反而在公开场合表达为干实事的人提供平台的态度,获得各方敬重。

2023年插秧季节,董彦君教授的两位女研究生在齐茂合作社试验基地作业。

在宋永久看来,齐茂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帮扶,多帮种植户卖出一斤崇明大米,让种植户每亩收益多几十元,是共享共富,为实实在在推进崇明、上海稻米产业发展的各类群体提供发展平台,也是共享共富。

没有理由怀疑,随着合作社创新、务实、共享形象的日趋完善,口碑由近及远传播,“齐茂”品牌的知名度、竞争力势必水到渠成,合作社品牌资产也必将日益丰厚。



链接地址:https://www.farmer.com.cn/2024/05/01/wap_99953281.html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